但这里依然需要有人继续跟进工作,所以接替的人就成了李振。面对这种情况,其他医护人员自然会来找他商议。
“查清楚原因了吗?”李振仔细查看着递过来的数据报告,确认了对方说的问题存在。
“现阶段还无法确定具体的原因。”那名医生回应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振与多名专业人士进行了广泛讨论,尝试分析可能出现的所有可能性,但始终未能得出结论。
找寻答案的过程异常艰难,并没有任何头绪可循。最终,无计可施之下,李振给正在休假中的胥言打了电话求助。
接到电话的胥言立刻询问:“李博士,请问出了什么事吗?是不是医院那边又出现了什么状况?”
了解具体情况之后,胥言眉头紧锁,迅速穿上衣服直奔医院而去。
“这是怎么回事?病人恢复速度为什么会下降?你们找到原因了吗?”到达现场后,胥言急切地向周围人询问道。
李振与同事摇了摇头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答案。“我们已经研究过许多潜在因素,但仍没找出根源所在。”接着,李振将他们曾经探讨过的各种可能性告诉了胥言,希望能避免重复劳动。
通过对不同患者历史治疗资料以及其反应效果的细致对比分析,胥言终于有所发现。
他把几位不同症状严重程度、用药量也各异的患者记录汇集起来看。最终注意到服用较少药物的人相较于大量服药者的恢复效率似乎更高。
基于这一观察结果,胥言深入研究下去,并逐渐找到了症结之所在。
问题在于,长时间反复使用含有活菌成分的胶囊后,细菌开始丧失功能不再能有效消灭癌细胞,从而导致长期用药患者的疗效变差。
简而言之,在持续摄入这种药物后,人体内的肿瘤可能发展出对抗特定益生菌的免疫力,从而阻碍进一步治疗效果。
得知这一情况后,胥言满脸忧愁,显然这不是个好消息。如果肿瘤细胞完全适应并产生针对该药物内细菌的抗性,则意味着现有治疗方法失去效用了。
于是他马不停蹄开始了新一轮更为详尽的研究。每名受试者从初次服药前直至整个疗程期间所记录下来的数据极其庞大且复杂。
连续几天不分昼夜处理完海量信息后,胥言几乎精疲力竭。当他完成最后一批数据比对时已经是满眼红血丝加几许黑眼圈。
长时间专注于数据分析导致他根本没时间好好照顾自已,下巴上长满了胡须渣子,整个人看上去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
把这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告诉大家之后,所有人都显得格外失落。但这绝不是灰心丧气之时,关键还是要尽快想出应对策略。
若任由现状恶化下去,未来只会越来越糟。大家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振旗鼓准备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尽管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颇大且耗时良久,不过没有人选择放弃。大家立刻投入到了实验室,开始不分昼夜地忙碌。胥言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后,也加入到了研究当中。
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了,但他们都没有抱怨。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癌症失去亲人,许多家庭也不会因此而破碎。现在的努力就像是在守护这些家庭一样。虽然连续几天的加班真的很辛苦,但是一旦成功,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
研究团队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全面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但实际情况往往比期望要困难得多。
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无论他们提出什么新点子,最后的结果总是让人失望。一周过去了,尽管夜以继日地工作,但他们依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看着疲惫不堪的研究人员们,他们的眼睛里满是红血丝,显得非常憔悴。李振认为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对身体负担极大,不少研究人员就是因为过度劳累而出现严重问题。
最后,李振总结道:“你们现在太累了,暂时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这款药还有些缺陷,但它对于其他患者还是有效的。”
负责人已经做了结论,于是这个问题暂时被搁置。不是不想解决它,而是考虑到长时间工作的健康风险。当前,这款药物虽然不能治愈晚期病人,但却能够减轻症状,延长他们的生命,提高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对早期和中期癌症患者来说,这简直就是救星,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即便是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也可以让病人的状况达到适合手术的状态,术后情况大多有所改善。
这样的成果对于胥言来说并不完全满意,因为他最初的愿望是治愈所有癌症患者。但现在这种局面让他感到遗憾。然而他的身体也无法再承受无休止的工作了。
之前长时间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时,他就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接着他又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开始了连续加班。胥言因为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大脑极度疲劳,每想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时,头痛就会加重。
看到胥言的情况,李振明白他的感受,毕竟他自已也有过相似的感受。李振走到胥言旁边安慰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你看看他们还有你自已,真的不能再继续这样了。之后我们还会继续寻找解决办法,不断完善药物,但这需要时间,现在得让大家先休息。”
胥言环视了一圈,确实看到同事们都非常疲惫,有些人甚至听到李振说完话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他知道不能再硬撑下去了。尽管心有不甘,最终还是同意了暂停这项研究。
李振强调,在研究员们调整好状态之后,会把重点转向完善这款药物,寻找更加理想的解决办法。